服务热线

15155986513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
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

重温砖雕里的古民居记忆

时间:2019-07-12  关键词:重温 砖雕 里 的 古 民居 记忆 我 收藏 了 十   浏览:   
 
“我收藏了十余年古代砖雕,牡丹文化节期间,我想请大家来观赏。”昨日上午,市民杨顺彪拨打本报热线66778866,希望通过《洛阳晚报》向市民和中外游客发出邀请。
 
    洛阳晚报记者来到洛龙区龙门北桥桥西停车场附近,进入四合院,墙壁上、屋檐下,到处是大大小小的砖雕。青砖之上,有亭台楼阁、神话故事、世俗生活、花鸟走兽……举目望去,满眼古色。
 
    “天官赐福”“八仙过海”“五子登科”……徜徉在一幅幅砖雕作品之间,仿佛在畅读一本中国古典著述,老百姓对于生活的美好希望,全都蕴含在一块块砖雕里。杨顺彪说,自己从十余年前开始收集古代砖雕,原本是想为建造四合院寻找装饰品。谁知接触之后,被砖雕的精美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所吸引,越寻越多,才有了今天百余幅的收获。
 
    专家鉴定,
 
    部分砖雕可追溯至宋代
 
    为了确定这些砖雕的年代和背后蕴藏的文化价值,洛阳晚报记者请来了洛阳民俗博物馆馆长王支援。他说,这些砖雕工艺精美,内容丰富,如此数量和质量的古代砖雕收藏,洛阳还不多见。
 
    王支援介绍,砖雕由东周瓦当、空心砖和汉代画像砖发展而来,在北宋时期形成,主要用于墓室壁面的装饰。到了明清时期,百姓在青砖上雕出山水、花卉、人物等图案装饰民居,表达对生活的吉祥寓意,砖雕得以盛行。
 
    传统上,人们把砖雕分为北京砖雕、天津砖雕、山西砖雕、徽州砖雕、苏州砖雕、广东砖雕和临夏砖雕几大流派。河南位居中原,几派砖雕的特点在此交叉汇聚,既有南方的精致细腻,也有北方的粗犷朴实。
 
    经过初步鉴定,王支援判断杨顺彪收集的砖雕年代以清朝晚期至民国初年居多,部分为明代作品,个别砖雕可追溯至宋代。
 
    胡人盘坐、抱鼓吟唱,
 
    再现中原古代繁盛
 
    杨顺彪收集的砖雕作品,大到一人多高,小到巴掌大小,有单幅作品,也有成双对、成套系的砖雕。有的经过岁月侵蚀,表面已经斑驳,有的保存完好,发丝花蕊纤毫毕见。
 
    比如《四美图》砖雕,以西施、貂蝉、杨贵妃、王昭君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为蓝本,单幅高1米有余,4幅并排而列。贵妃丰腴圆润,貂蝉体态婀娜,而那捧心的西子,微皱的眉头让人心生怜悯。雕工之精细,毫不逊色于绘画的表现力。
 
    在众多砖雕人物中,有一张特别的面孔。一幅宋代砖雕上,一个身披斜纱、袒胸露乳的男子盘腿而坐,高鼻大眼,头发卷曲。王支援说,这是典型的胡人造像,宋代时中原繁盛,外商云集,砖雕中出现胡人也不足为奇。
 
    表现生活场景的砖雕,也占了藏品的一大部分,如抱鼓吟唱的乐俑、嬉戏的孩童等。此外,蝙蝠、石榴等动植物形象也见于多幅砖雕中,这是古代百姓以谐音、隐喻等手法,传达“多福”“多子”等吉祥寓意,表达对美满生活的向往。
 
    反映古民居风貌,
 
    欲建“记得住乡愁”的博物馆
 
    杨顺彪说,他从朋友那里听说,洛阳兴建了不少民营博物馆,他也萌生了申建一座砖雕博物馆的想法。
 
    对此,身兼我市民营博物馆协会会长的王支援予以认同。王支援说,砖雕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结晶,载负着各个时代的文化传承。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古村落的消失,这种传统文化载体离我们越来越远。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公报上提出,城镇建设要“记得住乡愁”,砖雕是传统古民居风貌的浓缩,正是让人们“记得住乡愁”的文化。
 
    目前,杨顺彪正在为筹建这所“记得住乡愁”的砖雕博物馆忙活,他也欢迎更多市民和爱好者到他的小院里分享砖雕的魅力。如果您对此有兴趣,可前往龙门北桥桥西停车场附近的四合院参观。
分享:


A.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金字牌镇塔岭头

T.15155986513/ 055-4851886

扫一扫,联系我们

扫一扫,成为微信听众

Copyright © 2019 黄山鑫华古韵古建园林有限公司 砖雕 门楼 照壁 影壁 徽派建筑 黄山市鑫华古韵古建园林有限公司 徽派建筑 皖ICP备15000570号